葛强利,男,中共党员,2014年自海军某部转业至我校,现任后勤保障处运输科科长,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投身我校后勤保障处各类疫情防控工作。2021年年末疫情大考中,实施运输保障,出色完成了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考试西安医学院考点车辆保障、2022年寒假学生错峰离校运送。2022年秋季开学后,完成“八站一场”点对点接送学生返校运送工作。充分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干部“想作为”“善作为”“敢作为”的能力和信心。

葛强利工作照
每次坚守,每次付出,都在增添抗击疫魔的勇气,每次挺身,每次逆行,都汇集同舟共济的强大力量。当这场“战役”集结号吹响时,曾经的海军战士也闻令而动,挺在一线,攻坚克难,完成了一次次超越。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奉献校园,已然成为他们的本能,这种本能来自于那身曾经的海军蓝和镌刻在内心深处永远不变的军魂。
在我校后勤保障处疫情防控一线就有这样一位退役军人,面对疫情,主动请缨,勇于冲锋,敢于担当。用自己的忠诚、坚毅、果敢、担当,守护着我校师生的生命健康。“一日从军,军魂入骨,若有战,召必回!”这是他转业我校报到第一天说的话,他就是后勤保障处运输科科长葛强利同志,作为一名退役8年的老兵,对工作,他一丝不苟,对同事,他平易近人,对家人,他却无暇照顾。2021年12月中旬,面对西安市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性肺炎疫情,我校含光校区发现一名确诊病例时,按照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部署,他积极投身到学校组织的全国研究生考试西安医学院考点车辆保障任务中,在全城管控、驾驶员极其紧张的情况下,他连夜积极筹备社会车辆,制定接送考生方案及预案。危难之时,方显军人本色。为了安全、圆满完成此次任务,他全力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冲锋在前,勇当疫情防控排头兵,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退役军人的奉献与担当。任务完成后,学校随即进入封校管控,他毅然放弃了回家休息的机会,主动参加了退役军人先锋队,担负起了为滞留考研学生送饭、组建临时隔离房间、护送隔离学生、分发防疫物资等日常繁琐的工作中,他与队友们一起,吃住在办公室,一边忍受着疲惫困倦和寒冷,一边吃着盒饭泡面充饥,一套衣服整天奔跑在被84消毒液弥漫的空气中已经变了颜色,经常是洗一半穿一半,身上脏了臭了就到学校地下室锅炉房接盆热水简单的冲一下......
随着西安疫情形势逐渐好转,按照上级安排,我校作为第一批学生寒假离校返乡的高校,一场运送返乡学生的硬仗来临。接到任务后,按照学校疫情工作指挥部对学生寒假返乡“出得了校、上得了路、回得了家”、“点对点接驳闭环转运”的总要求,他即刻带领队员筹备车辆组织实施保障,并转战我校未央、含光、高新3个校区,依据学生乘车时限有序组织乘、运周转,将学生安全、及时运送“三站一场”,并确保零星返乡学生专车接送返家。从2022年1月16日凌晨3时首辆满载学生大巴驶出校门,到25日晚上11时最后一辆专车驶出学校,共安排大巴230余车次,小车60余趟次,运送地点涵盖西安市“三站一场”、各郊县以及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商洛、榆林等市县,运送学生共计9000余名。这一熬就是整整45个日日夜夜,白天校园内处处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晚上办公室彻夜灯明安排第二天车辆任务,每晚休息四五个小时已经是常态,身边的同事们都劝他注意身体,多休息,而他却说:“困难当前,我是党员干部,又是一名退役军人,我必须冲锋在前。”在这期间,他的家人被疫情分隔在4个地方,年过七旬的老母亲被封控在老家,儿子封控在自己家中,爱人在西安美术学院一线抗击疫情。遥对家人除了将一腔愧疚藏在心底之外,也只能在空闲之余通过视频电话对家人来表达关心和歉意。

葛强利接受现场采访
2022年秋季开学期间,为确保每名学生安全返校,按照我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部署,他又是积极参战,实施“八场一站”点对点闭环迎接返校学生,带领科室人员奋战一线4天4夜,共计安排大巴147车次,小车80余趟次,迎接返校学生4000余人次,圆满的完成了迎新生的车辆保障任务,得到了广大师生及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舍小家,为大家,这就是转业我校的一名退役军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在我校平凡的后勤岗位上默默奉献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践行了“闻令再集结,退役不褪色”的军人风格,用“时时放心不下”的担当精神,诠释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党员品格。
